? ?大江網/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蘭春、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范晶攝影報道:平均海拔800米,坐落在井岡山深處、黃洋界腳下的神山村,有一處今年年初打造完成的“為您點贊”金色雕塑,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總能吸引不少游客駐足,而這也折射出近幾年這里從“山區”到“景區”的蝶變。
10月20日11時許,記者漫步在神山村,翠竹掩映,溪水潺潺,見到村民彭夏英時,她正在自家的農家樂“成德農家宴”忙碌著。
? ?坐落在井岡山深處、黃洋界腳下的神山村風景秀美。
“神山是個窮地方,有女莫嫁神山郎,走的是泥巴路,住的是土坯房,紅薯山芋當主糧,青年兒女流外鄉……”這幾句順口溜勾勒出多年前神山村的貧窮狀況。2015年,神山村共有54戶231人,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21戶50人,彭夏英家榜上有名。
早年間,彭夏英丈夫在外務工時摔傷了腿,干不了重體力活,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落在了她肩上。不過,彭夏英不甘心被貧困撂倒,2016年抓住村里發展旅游的大好勢頭,開辦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,并把農家樂經營得紅紅火火。
采訪時,彭夏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她說:“現在每年除去開支,還能凈賺10多萬元,日子越過越紅火。”
雖然已經當上了“小老板”,但是彭夏英仍然保持著勤勞樸實的本性。臨近中午,她圍起圍裙,拾掇起廚房。“日子過得再好,也不能忘了走過來的路,更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。”
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。
村中竹器文創作坊門前,村民左春仁正忙著接待從云南來的游客,他家客廳擺放著當地特產和文玩。其間,他告訴記者:“當地剛發展旅游業時,我便嗅到了商機,利用在外學到的手藝,在家里開起了手工作坊,加工串珠、竹制工藝品等,旺季時一天能賣3000多元。”
“過去因為窮,年輕人都外出打工,現在陸續回來創業的年輕人接近一半,左春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”神山村黨支部書記彭展陽介紹,近年來,神山村立足紅色資源和生態優勢,發展鄉村游等產業,實現了脫貧摘帽,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。數據顯示,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19萬人次,村民人均收入增長至3萬元,村集體收入40萬元左右。
對于神山村的未來發展,彭展陽表示,井岡山神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,公司將進一步豐富村中旅游業態。同時,完善生活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,像打糍粑一樣,帶領村民把幸福生活扎扎實實“敲”出來。